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神州翰林院文创老粗布:中国非遗文化民间手工艺之瑰宝

时间:2023-03-14来源: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众视资讯网点击量:403

在中国,粗布是指用“毛麻”(即苎麻、大麻等)纺织而成的布匹,其布面横截面呈六角柱形,故称为粗布。因其织法精细、工艺考究,素有“布衣之贵”的美称。山东省滨州市自古是中国老粗布的发源地和传播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也是董永孝文化载体之一

滨州老粗布制品做工考究,工艺复杂,纯手工织造。因其独特的产品风格,被誉为“中国民间手工艺之瑰宝”,是不可多得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2016年3月,滨州市老粗布制作技艺被公布为山东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神州翰林院 弘扬经典文化,传承国学经典为己任。立志把中国的经典文化推向世界,以经典非遗文化融合经典非遗产品,锻造出优秀的文创商品,让各国友人更容易接受、了解和喜欢中国文化。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金鲤化龙,群星璀璨,炎黄挺起五岳脊梁。神州翰林院文创老粗布,选料环保、绿色、生态、健康,让新时代中华儿女,通过非遗文化了解非遗产品,透过非遗产品,学习非遗文化。

一、地理环境

滨州市位于山东半岛的中部,黄河下游的三角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京沪、京津、黄河三大经济发展带交汇处,与山东半岛和渤海新区遥相呼应,形成了独特的区位优势。滨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距京沪高速公路15公里;距胶济铁路20公里;距烟台港60公里,具有十分明显的区位优势。境内河流、湖泊分布比较广泛,水系发达,有黄河、大清河、徒骇河等河流在境内纵横交错;水库有11座。

二、历史故事

滨州地处黄河三角洲,是古黄河下游的重要河滨,其境内的博兴县有“中国老粗布之乡”美誉。据记载,博兴县是汉孝子董永的故里,董永和七仙女的美丽传说,更为当地老粗布染上了神秘的神话色彩。传说中,七仙女下凡后被王母娘娘召回,后来又回人间给董永送子,怕其父子生活困苦,遂从天庭带来棉花种子撒向人间,并教会董永纺线织布,以此确保父子生活无忧,老粗布的手工纺织技术也从此流传下来。

三、工艺特点

滨州老粗布具有天然环保、吸湿透气、冬暖夏凉、不起静电、吸水洗汗、不虫蛀等特点织造工艺十分繁琐,从采棉、织线到上机织布、经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染、沌线、落线、经线、刷线、作综、掏综、吊机子、栓布、织布等大大小小有七十多道工序,它以22种基本色线变幻出近两千种绚丽多彩的图案,堪称千变万化,巧夺天工。每道工序里还有诸多子工序,千丝万缕,环环相扣。老粗布产品主要用于制作夏被,使用时盖在身上,清凉、透气、舒适、耐用,有“皮肤衣”之称。老粗布被面平整、厚实、质地柔软,表面粗糙而不僵硬。

四、传承与发展

一方布养一方人,也成就一方人。老粗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已经成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唧唧的织机声中,一拨又一拨的民间艺人,在时间的背影中渐渐老去。但老掉的织机依然存在,这一传统技艺仍在,对品质、个性的追求,新销售模式的融入,赋予了老粗布更丰富的色彩和无限新意,在现代传承中焕发新青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老粗布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近年来,滨州市老粗布业开始新一轮转型升级。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如毛巾、枕芯、被罩等传统产品不断推陈出新;通过开展品牌创建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通过加强与旅游市场的结合,积极开展“老粗布+旅游”产业模式。

微信图片_20230314194906.jpg

编辑:潘洪国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神州翰林院文创老粗布:中国非遗文化民间手工艺之瑰宝

时间:2023-03-14来源: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众视资讯网

在中国,粗布是指用“毛麻”(即苎麻、大麻等)纺织而成的布匹,其布面横截面呈六角柱形,故称为粗布。因其织法精细、工艺考究,素有“布衣之贵”的美称。山东省滨州市自古是中国老粗布的发源地和传播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也是董永孝文化载体之一

滨州老粗布制品做工考究,工艺复杂,纯手工织造。因其独特的产品风格,被誉为“中国民间手工艺之瑰宝”,是不可多得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2016年3月,滨州市老粗布制作技艺被公布为山东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神州翰林院 弘扬经典文化,传承国学经典为己任。立志把中国的经典文化推向世界,以经典非遗文化融合经典非遗产品,锻造出优秀的文创商品,让各国友人更容易接受、了解和喜欢中国文化。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金鲤化龙,群星璀璨,炎黄挺起五岳脊梁。神州翰林院文创老粗布,选料环保、绿色、生态、健康,让新时代中华儿女,通过非遗文化了解非遗产品,透过非遗产品,学习非遗文化。

一、地理环境

滨州市位于山东半岛的中部,黄河下游的三角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京沪、京津、黄河三大经济发展带交汇处,与山东半岛和渤海新区遥相呼应,形成了独特的区位优势。滨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距京沪高速公路15公里;距胶济铁路20公里;距烟台港60公里,具有十分明显的区位优势。境内河流、湖泊分布比较广泛,水系发达,有黄河、大清河、徒骇河等河流在境内纵横交错;水库有11座。

二、历史故事

滨州地处黄河三角洲,是古黄河下游的重要河滨,其境内的博兴县有“中国老粗布之乡”美誉。据记载,博兴县是汉孝子董永的故里,董永和七仙女的美丽传说,更为当地老粗布染上了神秘的神话色彩。传说中,七仙女下凡后被王母娘娘召回,后来又回人间给董永送子,怕其父子生活困苦,遂从天庭带来棉花种子撒向人间,并教会董永纺线织布,以此确保父子生活无忧,老粗布的手工纺织技术也从此流传下来。

三、工艺特点

滨州老粗布具有天然环保、吸湿透气、冬暖夏凉、不起静电、吸水洗汗、不虫蛀等特点织造工艺十分繁琐,从采棉、织线到上机织布、经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染、沌线、落线、经线、刷线、作综、掏综、吊机子、栓布、织布等大大小小有七十多道工序,它以22种基本色线变幻出近两千种绚丽多彩的图案,堪称千变万化,巧夺天工。每道工序里还有诸多子工序,千丝万缕,环环相扣。老粗布产品主要用于制作夏被,使用时盖在身上,清凉、透气、舒适、耐用,有“皮肤衣”之称。老粗布被面平整、厚实、质地柔软,表面粗糙而不僵硬。

四、传承与发展

一方布养一方人,也成就一方人。老粗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已经成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唧唧的织机声中,一拨又一拨的民间艺人,在时间的背影中渐渐老去。但老掉的织机依然存在,这一传统技艺仍在,对品质、个性的追求,新销售模式的融入,赋予了老粗布更丰富的色彩和无限新意,在现代传承中焕发新青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老粗布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近年来,滨州市老粗布业开始新一轮转型升级。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如毛巾、枕芯、被罩等传统产品不断推陈出新;通过开展品牌创建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通过加强与旅游市场的结合,积极开展“老粗布+旅游”产业模式。

微信图片_20230314194906.jpg

编辑:潘洪国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