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网购物品不允许差评 收货评价的意义在哪里

时间:2021-11-24来源: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众视资讯网点击量:388

 日前,人民日报的《网购物品不好 还不能给差评了?》一文将宁夏银川市张先生因购买的运动鞋质量存在问题给商家差评而遭到商家“电话轰炸”等事件进行了报道和分析。由于众多网友曾经遭遇过部分商家这样的“报复性对待”,遂引发网络众议。

 随着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网购,网购商品价格低廉,种类丰富,也成了众多消费者青睐的优势点。但从一定程度上来看,网购实际上是一种基于双方互相信任的网络“虚拟交易”,产品的质量和样式主要还是依靠图片和视频以及商家的描述的方式来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因此,当消费者收货时,由于不良商家的“偷工减料”、“虚假宣传”、“刻意引导”导致产品并不符合消费者心理预期时,消费者很可能会选择在评价区域写出自己的“差评”。

在日常生活中,因为差评受到来自商家的恶意骚扰事件,其实屡见不鲜。而大多数消费者在面对这样的“电话轰炸”“短信轰炸”甚至是“人身威胁”都不想“引火上身”,只能选择忍气吞声,默默按照店家要求删掉差评,只求能够息事宁人。

但事实果真能如人所愿吗?如果选择沉默,不仅消费自身的利益会受到损害,那些受不了差评而肆意威胁买家的商家们很有可能会变本加厉。无独有偶,早在2010年5月份,中国消费者协会就曾经报道过“一个‘差评’招来的几百个骚扰电话”,报道中的商家甚至直接恐吓消费者——“撤销中、差评后停止呼叫!否则呼死你!永不停止!”,看来电商商家恐吓差评买家的“恶习”是由来已久了。

消费者到底有没有权利评价商品的好坏,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不法商家利用消费者在平台上预留的电话、姓名、地址等私人信息对消费者进行骚扰,已经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专家建议,如果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况,应当及时保存证据,向警方报案,拿起法律的武器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除此之外,早在上文《淘宝“差评” 折射网购诚信危机》中已经提到有网友建议淘宝网应该修改现在的信用评价系统,或者引入淘宝商城的采用“打分制”的评价系统。不偏不倚地来说,这种建议实行起来确实有难度。但实行起来有难度,并不是可以草草了事的借口。若是平台与相关监管部门放任此类事件的发生,只会让更多不良的商家愈加猖獗,让更多消费者因为无法参考商品的真实评价而损失合法利益。

诚然,如今的互联网电商平台远不止淘宝一家,但随着电商平台种类的日益增长,如何有效完善信誉评价系统,维护消费者与商家双方的合法权益,扮演好自身在买家与卖家之间的正确“角色”,平台确实需要下大功夫了。


编辑:钱谦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网购物品不允许差评 收货评价的意义在哪里

时间:2021-11-24来源: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众视资讯网

 日前,人民日报的《网购物品不好 还不能给差评了?》一文将宁夏银川市张先生因购买的运动鞋质量存在问题给商家差评而遭到商家“电话轰炸”等事件进行了报道和分析。由于众多网友曾经遭遇过部分商家这样的“报复性对待”,遂引发网络众议。

 随着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网购,网购商品价格低廉,种类丰富,也成了众多消费者青睐的优势点。但从一定程度上来看,网购实际上是一种基于双方互相信任的网络“虚拟交易”,产品的质量和样式主要还是依靠图片和视频以及商家的描述的方式来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因此,当消费者收货时,由于不良商家的“偷工减料”、“虚假宣传”、“刻意引导”导致产品并不符合消费者心理预期时,消费者很可能会选择在评价区域写出自己的“差评”。

在日常生活中,因为差评受到来自商家的恶意骚扰事件,其实屡见不鲜。而大多数消费者在面对这样的“电话轰炸”“短信轰炸”甚至是“人身威胁”都不想“引火上身”,只能选择忍气吞声,默默按照店家要求删掉差评,只求能够息事宁人。

但事实果真能如人所愿吗?如果选择沉默,不仅消费自身的利益会受到损害,那些受不了差评而肆意威胁买家的商家们很有可能会变本加厉。无独有偶,早在2010年5月份,中国消费者协会就曾经报道过“一个‘差评’招来的几百个骚扰电话”,报道中的商家甚至直接恐吓消费者——“撤销中、差评后停止呼叫!否则呼死你!永不停止!”,看来电商商家恐吓差评买家的“恶习”是由来已久了。

消费者到底有没有权利评价商品的好坏,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不法商家利用消费者在平台上预留的电话、姓名、地址等私人信息对消费者进行骚扰,已经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专家建议,如果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况,应当及时保存证据,向警方报案,拿起法律的武器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除此之外,早在上文《淘宝“差评” 折射网购诚信危机》中已经提到有网友建议淘宝网应该修改现在的信用评价系统,或者引入淘宝商城的采用“打分制”的评价系统。不偏不倚地来说,这种建议实行起来确实有难度。但实行起来有难度,并不是可以草草了事的借口。若是平台与相关监管部门放任此类事件的发生,只会让更多不良的商家愈加猖獗,让更多消费者因为无法参考商品的真实评价而损失合法利益。

诚然,如今的互联网电商平台远不止淘宝一家,但随着电商平台种类的日益增长,如何有效完善信誉评价系统,维护消费者与商家双方的合法权益,扮演好自身在买家与卖家之间的正确“角色”,平台确实需要下大功夫了。


编辑:钱谦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