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光明网评论员:“山林遍布捕鸟网”,监管之网需织牢

时间:2023-10-30来源:光明网点击量:207

【阅读提示】“夺命鸟网”:当地将专项整治,山东自然资源厅派专家赴现场

  光明网评论员: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大批候鸟沿我国海岸线向南迁移。最近,澎湃新闻记者与爱鸟人士经过多日暗访调查发现,在山东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岛上,山林遍布细密的捕鸟网,鹰、隼、鸮等保护动物频频触网被活捉或丧命,一些鸟类死体流向当地餐厅,成了食客盘中“野味”。10月27日上午,山东省自然资源厅方面回应澎湃新闻,关注到报道后,当地成立了联合调查组,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实,并且召开了专题会议,将开展集中清理整治专项行动。

  非法捕鸟现象,不算是多么罕见。比如,就在日前,湖南永州通报,四男子非法捕鸟被依法逮捕。然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成了非法捕鸟者的“胜地”,这更令人震惊,性质显然更为恶劣。当地相关部门及警方在报道发出后都立即作出紧急反馈,本身也说明此事的严重程度。但是,从报道看,山东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部分岛上,“山林遍布细密捕鸟网,保护动物频频被活捉或丧命”的现象,显然不是第一天发生,难道之前就没有发觉?

  事实上,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明确表示,此前他们也接到了爱鸟人士关于砣矶岛、大黑山岛上盗猎野生鸟类的线索。这说明,报道所揭露的内容,或许只是再一次确认了某种非法现象的存在,而并不算是问题的首次暴露。那么,之前为何未能采取有效的处置行动,而是等到媒体报道后才宣布介入调查?从媒体发布的现场视频看,涉事自然保护区内的山林间已被非法捕猎者踩出了小径,这足以说明非法捕猎行为不是一天两天了。对于这样的“小径”,在媒体曝光前,就没有人多问个为什么?自然保护区内的巡查巡护都没有?

  不管如何,如此大规模、持久的非法捕猎行为,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上演,着实不应该。相较于非法捕猎行为,这背后反映出的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漏洞,更值得追问。

  自然保护区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应该说,这对于各部门的保护责任落实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任何的放松,都可能意味着给破坏自然保护区的行为留下空隙。而长期非法捕鸟现象的存在,到底是未被及时发现,还是发现后也未及时采取处置行动?更重要的是,如果这样明显的非法捕猎行为都未被有效干预,是不是意味着还可能存在其他方面的管理漏洞和非法破坏行为?希望这一次由媒体曝光后所牵出的个案处置,能够让当地举一反三,真正推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制和责任的落实。

  值得注意的是,非法捕猎现象往往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很可能涉及一整条的灰色乃至非法利益链。如媒体暗访调查发现,一些鸟类死体流向当地餐厅,成了食客盘中“野味”,“顾客向饭店老板预定后,饭店老板向盗猎者购买,稍后就有人送来野生斑鸠”。这个现象或足以说明,非法捕猎行为长期存在的背后,远不只是一个监管环节的失守。要最大程度压缩非法捕猎的生存空间,各个环节都要形成联动治理,加强日常协作力度,充分织牢织密监管之网。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资金保障制度。统筹包括中央基建投资在内的各级财政资金,保障国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保护、运行和管理。也就是说,对于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内的自然保护地的保护,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加大了投入力度,这背后的重视意味不言而喻。希望相关保护责任的落实,也能够对得起这份投入。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编辑:甄泽昆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光明网评论员:“山林遍布捕鸟网”,监管之网需织牢

时间:2023-10-30来源:光明网

【阅读提示】“夺命鸟网”:当地将专项整治,山东自然资源厅派专家赴现场

  光明网评论员: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大批候鸟沿我国海岸线向南迁移。最近,澎湃新闻记者与爱鸟人士经过多日暗访调查发现,在山东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岛上,山林遍布细密的捕鸟网,鹰、隼、鸮等保护动物频频触网被活捉或丧命,一些鸟类死体流向当地餐厅,成了食客盘中“野味”。10月27日上午,山东省自然资源厅方面回应澎湃新闻,关注到报道后,当地成立了联合调查组,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实,并且召开了专题会议,将开展集中清理整治专项行动。

  非法捕鸟现象,不算是多么罕见。比如,就在日前,湖南永州通报,四男子非法捕鸟被依法逮捕。然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成了非法捕鸟者的“胜地”,这更令人震惊,性质显然更为恶劣。当地相关部门及警方在报道发出后都立即作出紧急反馈,本身也说明此事的严重程度。但是,从报道看,山东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部分岛上,“山林遍布细密捕鸟网,保护动物频频被活捉或丧命”的现象,显然不是第一天发生,难道之前就没有发觉?

  事实上,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明确表示,此前他们也接到了爱鸟人士关于砣矶岛、大黑山岛上盗猎野生鸟类的线索。这说明,报道所揭露的内容,或许只是再一次确认了某种非法现象的存在,而并不算是问题的首次暴露。那么,之前为何未能采取有效的处置行动,而是等到媒体报道后才宣布介入调查?从媒体发布的现场视频看,涉事自然保护区内的山林间已被非法捕猎者踩出了小径,这足以说明非法捕猎行为不是一天两天了。对于这样的“小径”,在媒体曝光前,就没有人多问个为什么?自然保护区内的巡查巡护都没有?

  不管如何,如此大规模、持久的非法捕猎行为,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上演,着实不应该。相较于非法捕猎行为,这背后反映出的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漏洞,更值得追问。

  自然保护区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应该说,这对于各部门的保护责任落实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任何的放松,都可能意味着给破坏自然保护区的行为留下空隙。而长期非法捕鸟现象的存在,到底是未被及时发现,还是发现后也未及时采取处置行动?更重要的是,如果这样明显的非法捕猎行为都未被有效干预,是不是意味着还可能存在其他方面的管理漏洞和非法破坏行为?希望这一次由媒体曝光后所牵出的个案处置,能够让当地举一反三,真正推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制和责任的落实。

  值得注意的是,非法捕猎现象往往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很可能涉及一整条的灰色乃至非法利益链。如媒体暗访调查发现,一些鸟类死体流向当地餐厅,成了食客盘中“野味”,“顾客向饭店老板预定后,饭店老板向盗猎者购买,稍后就有人送来野生斑鸠”。这个现象或足以说明,非法捕猎行为长期存在的背后,远不只是一个监管环节的失守。要最大程度压缩非法捕猎的生存空间,各个环节都要形成联动治理,加强日常协作力度,充分织牢织密监管之网。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资金保障制度。统筹包括中央基建投资在内的各级财政资金,保障国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保护、运行和管理。也就是说,对于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内的自然保护地的保护,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加大了投入力度,这背后的重视意味不言而喻。希望相关保护责任的落实,也能够对得起这份投入。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编辑:甄泽昆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